煮茶論道 共話發(fā)展 —— 國際茶人共話茶業(yè)發(fā)展和茶文化交流
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
煮茶論道 共話發(fā)展 —— 國際茶人共話茶業(yè)發(fā)展和茶文化交流

3月19日下午,作為第三屆國際(宜賓)茶業(yè)年會系列活動之一的國際茶情趨勢和發(fā)展論壇在宜賓舉行。來自國際茶葉委員會、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、美國、俄羅斯、英國、馬拉維、加拿大、法國、日本、泰國等世界各地的組織以及專家學者齊聚一堂,共話國際茶情趨勢和發(fā)展。

此次國際茶情趨勢和發(fā)展論壇前半場由湖南農業(yè)大學教授劉仲華主持,后半場由聯(lián)合國糧農組織政府間茶葉工作組秘書讓.盧克.馬斯塔基主持。

湖南農業(yè)大學教授劉仲華主持會議

聯(lián)合國糧農組織政府間茶葉工作組秘書長讓.盧克.馬斯塔基主持會議

國際茶葉委員會主席伊恩·吉布斯《2019全球茶葉行業(yè)發(fā)展趨勢,全球茶業(yè)面臨的焦點問題》

國際茶葉委員會主席伊恩?吉布斯介紹了2018年全球茶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狀況

他提到,當前,全球有60多個產茶國和超過195個茶飲國。2018年,全球的茶葉產量持續(xù)攀升,總產量接近600萬公噸,在20年內翻了兩番,地球人平均每天都可以喝上一小杯,茶葉總產量理論上可滿足每人780克的需求。在產量的提升上,中國和肯尼亞是主要驅動力。

同時,茶飲也面臨著巨大挑戰(zhàn),要與咖啡、可可、軟飲、水和廣受歡迎的花草茶、加味飲品、甚至是酒精競爭份額。

現(xiàn)在我們有各種各樣茶產品,而且有高質量的茶,最重要的就是普及,現(xiàn)在我們有網絡,所以人們可以在網絡上學習與茶相關的知識。在美國、在西方國家還有北美,他們也喜歡各種特種茶,他們也想知道茶文化,包括茶的故事,希望了解更多的茶文化。中國有悠久的茶文化,要把這些茶文化介紹給世界的人,中國有非常棒的茶故事告訴世界。


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于露:《2019中國茶產業(yè)發(fā)展趨勢

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副會長于露著重介紹了2018年中國的茶葉貿易情況。

她提到,近年來,我國茶產業(yè)在茶葉生產、質量、文化、消費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。2018年,我國茶葉出口至128個國家和地區(qū),出口數量36.5萬噸,同比上升2.7%,金額17.8億美元(120億元人民幣),同比上升10.5%。

茶葉貿易正在蓬勃發(fā)展,未來將呈現(xiàn)的四個主要趨勢:一是各國人們對健康理念的認識,對茶葉健康屬性的了解,帶動了對茶葉的喜愛,茶消費需求將會持續(xù)增長。二是茶葉從業(yè)人員通過科技和創(chuàng)新,使茶葉品質不斷提高、品種不斷豐富,茶葉的多重內涵得以充分發(fā)揮,更加受到消費者的青睞。三是茶葉自身蘊含的愉悅和諧、自然健康的魅力吸引和連結了親朋好友,人們以茶論道、以茶會友,獲得了精神上的享受。各國不同的茶文化交流融合,更加帶動了茶葉貿易的發(fā)展。四是市場更加包容開放,貿易壁壘也將逐步減少,貿易合作更加順暢。

茶葉產業(yè)面臨著發(fā)展機遇,同時也面臨著挑戰(zhàn)。一是繼續(xù)提振消費,掌握年輕消費者的心理,使之喜愛茶常喝茶;二是如何更好地體現(xiàn)茶葉價值,讓消費者更易相信和接受;三是更加科學規(guī)范地使用農藥和生物農藥,保障茶葉安全生產,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保護環(huán)境。


美國茶葉協(xié)會主席彼得·高吉:《2018年美國茶葉貿易及消費簡況,2019年北美茶飲消費預測》

美國茶葉協(xié)會主席彼得·高吉表達了對中國綠茶的喜愛。

他提到,據調查數據顯示,在美國,茶葉消費以紅茶為主,但消費者逐漸開始接受綠茶和專業(yè)類茶,并且綠茶獲得了醫(yī)學界、保健界的大力推薦。由于茶品無處不在,健康飲品意識的提高,網絡營銷、互聯(lián)網的推動等原因使得美國茶葉消費呈現(xiàn)持續(xù)上升趨勢。

茶葉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,茶葉背后的故事、文化往往是最重要的消費洞察。

因此,盡管2018年市場整體較弱,但實際上因其定位“健康”,茶葉市場依舊堅挺。順應植物性的趨勢并且申明茶葉與可持續(xù)性之間的緊密聯(lián)系,茶由此成為一種很好的水分補充飲品。


俄羅斯茶咖協(xié)會主席拉馬茲·錢圖里亞:《俄羅斯茶葉市場:現(xiàn)狀和展望》

俄羅斯茶咖協(xié)會主席拉馬茲·錢圖里亞說,茶文化已成為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財富。

他提到,俄羅斯消費者的習慣由綠茶轉向紅茶,當咖啡開始在俄羅斯暢銷時,消費者再次由茶轉向咖啡??Х鹊南M超過了茶的消費,這對所有種茶國都是一個挑戰(zhàn)。在茶和咖啡這兩種飲品之間不斷博弈時,對于茶來說需要找到能夠平衡與咖啡之間的位置,就必須贏得年輕一代消費者的歡心。


英國茶葉委員會主席莎倫·霍爾:《英國2018年茶葉貿易、消費簡況及2019年消費趨勢》

英國茶葉委員會主席莎倫·霍爾提到,英國茶飲文化活力十足、日新月異,新式茶店和傳統(tǒng)茶館幾乎變成了整個國家的“標配”。傳統(tǒng)的咖啡館目前也提供多種茶飲料。人們對有益健康的茶飲(如綠茶,花草茶)的需求日益增加,消費者也愈加獵奇,尋求新鮮刺激的口味。

然而在英國消費者看來,茶品牌、沖泡方式、飲茶方式等方方面面對于他們來說都會極大地影響他們的選擇,因此,做好這些工作,有利于供應商擴大消費市場。


馬拉維茶葉協(xié)會主席桑瓦尼·哈拉:《馬拉維茶產業(yè)概覽》

馬拉維茶葉協(xié)會主席桑瓦尼·哈拉提到,馬拉維是非洲第三大茶葉生產國,僅次于肯尼亞和烏干達。和其他地方不同,馬拉維茶葉主要是旱地生產,以生產紅茶為主,綠茶、烏龍茶為輔。對于馬拉維人來說茶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品。

據統(tǒng)計,2018年馬拉維茶產量達5萬噸,但95%以上的茶葉都是用于出口到英國、南非、歐洲和北美。而馬拉維人均茶葉消耗量每年約330克,這算是茶葉生產國中較低的。因此,為拉動內需,兩年前,馬拉維設立了馬拉維茶葉日,來推廣馬拉維茶葉。雖然紅茶仍是馬拉維的消費熱點,但通過活動推廣,不少中產階級和年輕一代人的消費偏好開始轉向更具保健作用、更健康的綠茶。


加拿大茶與花草茶協(xié)會主席莎南·韋伯:《加拿大茶葉貿易與消費》

加拿大茶與花草茶協(xié)會主席莎南·韋伯提到,受人口多元化的影響,在加拿大的城市中,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隨處可見,加拿大消費者也因此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。眾多文化塑造了加拿大社會,也造就了人們對茶葉根深蒂固的熱愛。加拿大的人均茶飲消費達到每天半杯。

加拿大人更偏愛喝熱茶。然而,隨著國內人口結構的變化,茶葉消費類型的劃分也正發(fā)生著巨大變化。截至2019年,千禧一代是加拿大目前最龐大也是最重要的消費群體。這使得包括茶葉市場在內的所有市場,都非常關注這一代人展現(xiàn)出的強大購買力,而理解和捕捉他們的品味和消費習慣變得十分重要。

在加拿大不論年齡大小人們都認為茶飲是十分健康的飲品,能讓人感到放松,心情舒暢有益身心健康茶飲也能夠促進人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,這為茶飲成為加拿大市場最受歡迎的飲品奠定了基礎。


法國茶葉專家芭芭拉·杜福雷恩:《法國茶葉市場》

法國茶葉專家芭芭拉·杜福雷恩提到,2017年,法國綠茶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52%;紅茶、黑茶和烏龍茶的合計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48%。西方國家中,只有法國的綠茶進口量超越了紅茶,這一轉變也只有到近期才開始出現(xiàn)。

除了精品散葉茶,法國對花茶、調味茶和香片的制作也十分在行,畢竟法國是國際馳名的香水大國。此外,市面上也逐漸興起了花草茶?;ú莶璺譃榧兣莶韬突旌喜瑁S多商家也因此將目光放在提升茶飲的功能和保健功效上。而近幾年隨著消費意識的不斷增強,一些茶飲公司也開始提供茶葉課程和茶藝培訓服務。


日本中國茶協(xié)會會長王亞雷:《日本茶產業(yè)2018年概況及2019年預測》

日本中國茶協(xié)會會長王亞雷提到,目前日本生產茶葉的種類主要有煎茶、玉露、抹茶等。日本茶葉生產的發(fā)展趨勢是栽培面積緩慢減少,茶葉生產量雖然在2004年由于綠茶飲料生產的需要曾超過10萬噸以上,但隨后逐年減少,至近年保持在8萬噸左右。

綠茶消費趨勢是以茶葉形態(tài)的消費呈現(xiàn)不斷減少,以PET瓶裝綠茶飲料形態(tài)的消費呈現(xiàn)不斷增加的傾向,日本戶均綠茶和茶飲料的總消費金額約為1萬日元(593元人民幣)。另外,碳酸飲料、礦泉水等消費有擴大的趨勢。

為了提高茶葉品質和產量,日本政府對老茶園改造、新茶園種植以及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等給予補貼。為了振興日本茶產業(yè),2012年4月還專門出臺了振興日本茶的相關法律《茶的振興法》,包括基本方針、振興計劃、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、國家補助等共11條法律條款。


泰國茶會主席劉培峰:《泰國茶產業(yè)面臨的機遇與挑戰(zhàn)》

泰國茶會主席劉培峰提到,泰國是茶葉生產國之一,泰國茶葉基本分為阿薩姆茶和中國茶兩大部分。

前些年,泰國從中國進口的茶葉主要為紅茶和烏龍茶。而隨著綠茶逐漸被泰國人所接受,我認為中國的竹葉青、峨眉雪芽、蒙頂甘露等這樣特別的綠茶,可以通過到泰國的宣傳推廣,來讓更多人認識這些茶、接受這些茶。

目前,中國——東盟自由貿易協(xié)定的低進口稅政策允許泰國茶葉免稅進入中國市場,這對有泰國茶葉需求的中國企業(yè)家有利。因此,讓我們把這一優(yōu)勢作為未來兩國發(fā)展國際茶葉貿易的基礎。


內容綜合自“宜賓日報”、“央視網”、“宜賓新聞網”、“茗邊”

由“北京茶葉網”編輯整理